本报讯(记者 高枝)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.1%,支出有力保障重点领域重要工作。税费支持政策以“真金白银”为经营主体让利,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500亿元。昨天上午,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查批准了本市2024年市级决算。
去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72.7亿元,增长3.1%;税收占比85.9%,财政收入质量继续保持全国最优。其中,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20.7亿元,增长4.1%。
支出方面,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8396.5亿元,增长5.3%,其中,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70.4亿元,增长2.9%,重点聚焦保障“四个中心”功能建设、京津冀协同发展、“两区”建设、重大活动以及教育、就业、社保、医疗、养老等民生领域。科技投入增长8.3%,高于财政收入增幅5.2个百分点,重点支持国家实验室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、“三城一区”主平台建设,推动“合作创新”政府采购全国首单落地北京。
各项财政政策精准有效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。为持续助力企业减负,去年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500亿元,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微企业比重近八成。发挥政府投资关键作用,发行新增政府债券1216亿元,有力支持棚改、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,并首次采取项目资本金方式支持新型基础设施项目。完善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机制,小微企业平均担保费率降到1%以下,落地科技创新担保业务超330户、融资额超5亿元。
保障改善民生方面,延续实施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政策,统筹使用扩岗补助等资金,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.9万人。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在全国率先出台普惠托育财政补助政策,新增普惠性托位近1.9万个,适龄儿童入园率和普惠率均达93%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。支持新建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5家、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40个,新增家庭养老床位9829张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,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至1450元/月,调整养老金标准惠及400余万人。
此外,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,去年全年压减一般性和非紧急非刚性支出30.3亿元,市级“三公”经费支出3.8亿元,比年初预算下降41.1%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盛达优配-盛达优配官网-武汉股票配资开户-股票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